重磅新规点燃A股并购狂潮! 5月行情要“一把梭”还是“先跑为敬”?配资实盘证券配资门户
“如果孟山都破产,草甘膦价格会不会翻倍? ”
这个周末,某券商分析师在直播中抛出的问题,直接让评论区炸开了锅。
拜耳旗下草甘膦巨头可能破产的消息,叠加证监会并购重组新规的落地,让市场嗅到了暴风雨前的血腥味。
一、新规到底给市场灌了什么“猛药”?
5月16日深夜,证监会扔出的这颗“深水炸弹”,直接把A股并购重组的游戏规则炸了个底朝天。
过去需要排队三个月等审核的并购案,现在优质公司5天就能拿批文——这效率堪比外卖送餐。
更狠的是,私募基金锁定期从24个月砍到12个月,大资金现在进场就像装了加速器,赚够了随时能跑。
最颠覆认知的当属“分期付款”条款。
上市公司买资产再也不用砸锅卖铁凑全款,可以先付60%股份当首付,剩下的等标的公司赚钱了再给。
这相当于给企业发了张“先上车后补票”的通行证,当年暴风集团40亿收购案拖垮自己的悲剧,恐怕要绝迹江湖了。
二、哪些板块要成“新规宠儿”?
看看本周ST板块的集体躁动,就知道资金早就闻风而动。
那些市值不足20亿、大股东质押率超过80%的壳资源,现在简直成了游资眼里的香饽饽。
比如某化工壳股,公告要收购AI芯片公司后,直接走出五天五板——这吃相,比当年九鼎借壳中江地产还要生猛。
央企国企更是坐上了政策直通车。
中船系三家公司刚宣布吸收合并配资实盘证券配资门户,股价就秒封涨停,这架势让人想起2015年南北车合并催生的十倍神话。
有私募大佬私下透露:“现在地方国资都在连夜筛选破产资产,准备玩空手套白狼的游戏”。
三、散户到底该不该跟风“赌重组”?
看着满屏的涨停板,千万别急着无脑冲。
佛山帮某游资上周三亿杀入某老龙头,结果第二天就砸盘跑路,玩的就是“当日滚仓”的套路。
那些蹭着AI、机器人概念的五连板个股,很可能就是下一个仁东控股——你以为在抄底,其实在接飞刀。
更要命的是“忽悠式重组”开始死灰复燃。
某亏损严重的影视公司,突然宣布要收购新能源电池厂,交易所问询函还没到,股价已经暴涨50%。
这种跨行业并购,十家有九家最后都是一地鸡毛,当年万家文化收购三家不同领域公司被否的教训还历历在目。
四、万亿成交何时再现江湖?
当前市场最尴尬的,是1.1万亿的成交量根本撑不起并购狂潮。
别看银行股跌小票涨得欢,资金在消费、化工、医药里抱团取暖的架势,暴露出浓浓的防御心态。
有私募经理吐槽:“现在市场就像电风扇行情,上午炒机器人下午就换草甘膦,追热点比抓泥鳅还难”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缺口魔咒。
上周二的高开低走大阴线,直接把多头信心砸得粉碎——向上缺口三天就被回补,这放在牛市根本不敢想。
某技术派大V警告:“现在指数在3000点附近玩蹦极,搞不好就是2018年阴跌行情的翻版”。
五、草甘膦暴涨预言会成真吗?
回到开头的灵魂拷问,孟山都破产到底是不是伪命题?
全球草甘膦产能118万吨,孟山都独占37万吨的江湖地位,确实有掀桌子的资本。
但别忘了拜耳去年刚赔了200亿美元和解金,让子公司破产很可能只是资本运作的烟雾弹。
国内草甘膦龙头倒是已经蠢蠢欲动。
某市值百亿的农药企业,生产线连续三个月超负荷运转,库存却创下五年新低——这操作,像极了当年口罩厂商的套路。
有行业研究员透露:“现在经销商都在疯狂囤货,就等海外产能出问题坐地起价”。
六、游资的“新围猎场”浮出水面
看看龙虎榜就知道,资金正在向两个极端狂奔。
一边是佛山帮、赵老哥猛攻五板以上的高标股,另一边是机构扎堆涌入低估值国企。
某ST股因为重组预期,本周换手率高达300%——这意味着所有流通股东三天就换了遍血。
更魔幻的是“并购套利”重现江湖。
某科技公司刚宣布收购亏损的AI实验室,股价就暴涨40%,而这家实验室去年才烧掉2个亿。
这场景,和2015年蓝色光标疯狂并购时的狂欢如出一辙——只是不知道这次买单的会是谁。
这场由政策点燃的资本盛宴,到底是凤凰涅槃的前奏,还是末日狂欢的序曲?
当并购重组从“优等生特权”变成“差生救命稻草”,当ST板块与科技龙头齐飞,每个投资者都不得不思考:
在电风扇行情里配资实盘证券配资门户,是该跟着政策风向赌一把,还是握紧现金等待暴风雨过去?
众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